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与学的革命】哲学拔尖计划学术交流午餐会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6-06

本网讯(通讯员 李筱菡)为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6月2日中午在必赢线路检测3003B407会议室进行了哲学拔尖计划中国哲学方向专场学术交流午餐会,邀请于第二十九届北大爱智杯征文比赛中获奖的三位同学进行论文报告与经验分享,分别是2019级哲学基地班(哲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李筱菡同学、2020级哲学基地班(哲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王云帆同学和2020级哲学强基班管玉琢同学,2019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瀚钊同学担任点评人,学业导师廖璨璨副教授和10余位哲学拔尖和强基计划同学参与讨论。

首先由管玉琢同学就其论文《“欲不欲”:〈老子〉中圣人之欲的隐与显》进行了分享。她认为,自己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对《老子》文本中“将欲……必固……”的句式进行了新的阐释,在论证中结合先秦时期其它文本以及《老子》文本内部思想互证以支持其论文观点。她坦言,这一问题是写作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但正是因为坦诚面对文本和问题,困难点恰恰也可能成为论文创新点。对此廖璨璨老师指出,做学问应真诚面对问题,将难点转化成思想的突破口。其后,陈瀚钊同学就有欲与无欲、手段与目的等问题与管玉琢同学进行了讨论。

管玉琢同学进行分享

陈瀚钊同学进行点评

随后,李筱菡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不确定性:庄子哲学中“化”的一个诠释面向》,并就自己的写作经历与同学们交流。论文以“化”为主题,将不确定性作为问题意识,并将之收归于具体的生存问题,同时将“不化”纳入到对“化”的讨论中。围绕这些问题,陈瀚钊结合自己对庄子思想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在分享论文写作经验时,李筱菡从选题、阅读、写作三个方面谈起,总结出应注重平时的精读文本、深入思考的积累等经验,赢得了在场者的共鸣。

李筱菡同学进行分享

最后,王云帆同学讲述了他写作《周敦颐以“和”训“中”思想的人性论蕴涵——兼论与朱熹“中和”说的差异》一文时的经历和心得。这篇论文获得了爱智杯征文一等奖,围绕朱熹与周敦颐关于“中和”的不同看法展开讨论,从“刚柔善恶”之性入手,将“中”置于立体结构中进行思考。王云帆将论文写作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选题,强调对问题的兴趣更重要。其次是阅读,在可供思考的文本处做好标记,并据此撰写提纲,这一阶段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修改文献综述与论文结构,以问题为导向而非以人物为导向构建框架。接着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初稿。最后是改稿,反复打磨,并深化思考。

王云帆同学进行分享

三位同学分享完论文内容和写作经验后,廖璨璨老师进行了简短总结,指出论文选题应该关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对困难的突破才能带来探索性研究的切实愉悦感;同时在写作中不要拘于为古人或者学者辩护,不要立场先行,而是要探讨问题本身,重视论据和论证。

这次学术交流午餐会为本科同学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今后必赢线路检测3003与弘毅学堂还将继续致力于对本科生学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为同学们打造相互交流与进步的学习环境。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