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聂敏里教授主讲“主体性与历史”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6-15
本网讯(通讯员田昶奇)6月12日下午,应外国哲学教研室苏德超教授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必赢线路检测3003聂敏里教授为必赢线路检测3003B301报告厅作了主题为《主体性与历史》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哲学教研室苏德超教授主持,外国哲学教研室王咏诗副教授、美学教研室贺念副教授、数学与统计学院杜乃林教授,以及校内外师生30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聂敏里教授首先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和福柯的话语理论为例,对20世纪后半叶解构主体的哲学思潮进行了梳理,指出它们只能证明主体是生成的,建立在先验主体基础上的哲学因此处于危机之中,但是,却不能证明主体是不存在的,建立在主体基础上的哲学是虚妄的。主体是生成的这一点恰恰表明主体的宝贵,它的出现使人类的存在方式有了重大变革,把人类存在带到一种新维度。
在此基础上,聂敏里教授以福柯的谱系学的历史观为例对解构主体思潮的理论逻辑进行了剖析,指出这种历史观的本质是一种历史相对主义,它把历史存在置入相对性,强调历史的差异性和非连续性以否定历史的连续性,最终瓦解了历史存在的实在性。但是,历史存在并非虚无或什么都可以。福柯只看到历史存在的否定性的面相,而忽略了其肯定性的面相。历史的主体是人,是人的存在的获得、保持与不断的丰富。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与聂敏里教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苏德超教授提出,聂教授反对的先验主体只是作为本体的主体,而非作为功能的主体。聂教授回应,如果把功能式先验主体看作被现成给予的,那么他也反对,如果把它看作是演化的产物,那么他接受这种主体。贺念副教授提出,不能从历史主义得出价值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强调的是“无化”,历史的发展就在于一个时代的价值变为无,时代才会转轨。聂教授与海德格尔的区别在于,后者不承认历史有连续性,持断裂论立场,反对历史的发展源于筹划,并要求个体在偶然性之上建立本真性,通过向死而生而获得整全性存在。杜乃林教授询问聂敏里教授使用主体概念的外延。聂教授回应,主体概念有宽有窄,从宽泛意义上看,生命本身就已经是主体了,从窄意义上看,只有具备自我意识的人才是主体。
最后,苏德超教授代表必赢线路检测3003师生对聂敏里教授这场深刻而精彩的讲座表示了感谢。同学们表示,此次讲座收获颇丰。
(摄影:李心怡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