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传承非遗文化 赋能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社会实践2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1-13

1月11日,必赢线路检测3003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实践团队来到非遗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的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这里是黄梅戏发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佛教禅宗发祥地和国家级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此次实践活动将以“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新时代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古韵黄梅,美在人文。1月12日,迎着晨起的太阳,实践团队开启了新一天的调研学习。黄梅县文旅局、黄梅县文化馆、黄梅县岳飞小学、黄梅县戏剧院,实践团队队员们一步一个脚印实地研学非遗文化,继续挖掘黄梅非遗的文化底蕴,收获颇丰、获益匪浅。

01 黄梅县文化馆专访

通过黄梅县文化与旅游局的介绍与联系,上午9时,实践队员去到黄梅县文化馆进行参观和专访。在文化馆负责人袁馆长的引导下,实践队员参观了文化馆的主要陈设,了解了目前黄梅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对文化馆的展览布置和文物陈列给予了高度赞赏。展览设计精巧,资源丰富多样,生动展示了黄梅的非遗文化。队员们仔细观看展览,深入了解黄梅挑花、黄梅戏、岳家拳等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以及社会影响。

随后,实践队员进行了对袁馆长进行了专访。袁馆长详细向队员们介绍了黄梅戏、黄梅挑花、黄梅禅宗以及岳家拳四项国家级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他指出,黄梅县文化馆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通过组织培训班、举办展览、推出非遗产品等方式,不断传承和弘扬黄梅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专访中,队员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何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以及赋能乡村振兴对非遗文化的促进作用等。袁馆长耐心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分享了黄梅县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通过这次学习与采访,实践队员对黄梅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黄梅戏历来坚持守正创新,目前的发展传承体系较为完善,形成了专业戏剧艺人、民间戏剧传承人、群众戏迷的多层次发展格局,在民众的口口相传中走向新时代的复兴。黄梅挑花作为中国刺绣的一个流派,融合了传统女红的灵巧和现代社会对田园闲适生活的遐想。然而,由于工艺繁琐和民俗的变化,黄梅挑花逐渐式微。为了传承这一非遗技艺,黄梅政府通过义务培训让农村留守妇女掌握挑花技艺,同时支持文创公司采购挑花产品,促进农村家庭创收。岳家拳代表了黄梅人民对岳飞“精忠报国”爱国精神的传承,同时也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作为全国第一批武术之乡,黄梅县通过将岳家拳引入校园和打造文旅小镇,发展岳家拳技艺和文化。黄梅禅宗作为“禅宗家天下”的代表,正努力挖掘自身的文化意义。政府正在斥资建设禅宗知识文化数字化平台,以更好地向外界宣传禅宗文化。

实践团队感受到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并意识到了黄梅戏的复兴、黄梅挑花的传承、岳家拳的发展以及黄梅禅宗的挖掘都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团队队员表示将持续关注和支持黄梅县非遗文化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身力量。

02调研黄梅县岳飞小学

黄梅有一句俗语:“女子唱戏学挑花,男人习拳练武打”,这里“习”的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岳家拳。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梅岳家拳进校园的发展现状,以及青少年儿童对岳家拳文化的认识,下午2时,实践团队来到黄梅县岳飞小学,并进行了深度访谈。

通过与岳飞小学教师、学生的深入交流,实践团队对黄梅岳家拳在校园中的发展情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实践团队了解到,自2005年被黄梅县教育局正式授牌为“黄梅县岳飞小学”以来,该校一直以"弘扬岳飞精神,传承中华美德"为办学核心理念。学校秉承“文可载道,武可修身”的从教思想,将学校的发展建设与岳飞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开展具有岳飞文化特色的各项活动,学校成功地将岳飞文化和岳飞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此外,岳飞小学也是黄梅岳家拳的训练基地,为了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特地邀请了岳家拳传承人来校传授岳家拳,并将岳家拳改编为武术操,在体育课和活动课上让学生进行习练。同时,学校还选拔学生组成武术队,每天操练岳家拳,积极参与各类文化表演和武术比赛,为岳家拳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践团队认识到,“非遗文化进校园”实践使校园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这种做法有助于提升非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岳飞小学通过在学校开展与岳家拳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们接触、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03黄梅剧院专访

下午3时,实践团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黄梅戏在黄梅本地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前往黄梅戏艺术剧院进行参观。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在戏剧院二楼,实践团队通过浏览展板回顾了戏剧院走过的艰苦历程。在与戏剧院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度交流后,实践团队了解到,戏剧院在黄梅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开展“送戏下乡”的惠民活动,以实际行动将“文艺为民、文艺亲民”落到实处。同时,戏剧院还坚持将“送戏下基层”与“送戏下景区”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文旅融合活动方式,让黄梅戏这支艺术奇葩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此外,戏剧院在重塑性改革中不断激发新活力,大力推进黄梅戏守正创新。实践团队对剧院完备的黄梅戏人才传承体系感到惊叹,这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正是一代代黄梅人民的热爱和坚守,使得黄梅戏得以传承至今。同时,实践团队感受到了黄梅戏剧院及黄梅县政府对黄梅戏的重视与支持,是他们不懈的努力为保护和传承黄梅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黄梅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并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参与到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中来,为黄梅戏的传承贡献自身力量。

04听一场黄梅戏

“听不够平词花腔黄梅调,看不够水袖长衫舞悠悠”,来到黄梅县怎能不听一场黄梅戏。晚上7时,实践团队返回黄梅戏剧院,观看了《周末剧场》的黄梅戏演出,现场感受了黄梅戏的文化魅力。

无论是黄梅戏经典唱段《谁料皇榜中状元》《桃花扇》选段,还是黄梅小戏《二妹子闹元宵》,亦或是乐器演奏《百鸟朝凤》,演出都令人赞叹不已。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挥舞着飘逸的水袖,唱段朗朗上口,角色塑造惟妙惟肖,一颦一笑都极富韵味;台下,现场观众跟随剧情的变化,或欢笑或悲伤,如痴如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黄梅县剧场的专业演员团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每个人都被黄梅戏营造的艺术氛围所包围。观众们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剧情的世界里。这正印证了“文艺为民、文艺亲民”的理念,黄梅戏已经成为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通过观看黄梅戏的演出,实践团队亲身体验到了黄梅戏所传递的情感意蕴与文化内涵。队员们被黄梅戏独特的韵味、婉转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所打动,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黄梅戏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至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寻访黄梅县实践调研的第二天行程落下帷幕。通过参观学习、专访对话、现场体验等方式,实践团队近距离、沉浸式地感受了黄梅非遗文化的魅力,深刻理解到将非遗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服务民众生活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是推动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资源。实践团队决心将所见所闻所学的黄梅非遗文化精神,融入自身日常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推动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学习心得

11日上午,我跟随实践团队来到黄梅县文旅馆。文旅馆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我们讲解了黄梅县传承推广非遗文化的实践举措与发展现状。我们了解到,黄梅挑花、黄梅戏、禅宗文化与岳家拳在黄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黄梅县也在努力推动非遗文化数字化,使传统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11日下午,我们来到黄梅县戏剧院,了解了黄梅县戏剧院的发展历史和传承推广黄梅戏的种种举措。黄梅县戏剧院成立于五十年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成就。戏剧院以实际行动将“文艺为民、文艺亲民”落到实处。戏剧院每年举办的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广受当地村民喜爱。同时,戏剧院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不断拓宽文旅融合活动的新路子,有效发挥文旅带动作用,提升黄梅戏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11日晚,我们在黄梅县戏剧院的周末剧场观看黄梅戏演出。戏剧院为保护戏剧源头活水,传承黄梅文化精髓,每周周五周六在周末剧场开展戏曲演出,丰富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我们有幸观看黄梅戏演出,在高叹低吟、念唱做打中感受这千古绝唱的优美风姿。

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文化成果惠及人民 文化建设依靠人民。黄梅县在传承与推广非遗文化时,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群众成为文化繁荣的真正主角。

——2023级马哲硕士研究生王怡宁

今天,我们前后参观了黄梅县文化馆,岳飞小学,黄梅戏剧院等基地,深入地了解了黄梅县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黄梅作为全国少数的拥有四项国家级非遗的县级地区,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以人民为文化工作的核心。

在对文化馆负责人的访谈中,袁馆长分别从起源、发展、传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角度为我们介绍了黄梅县四大国家级非遗文化。从袁馆长的介绍中,我们感受了黄梅非遗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从国家到黄梅县对于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支持与重视。黄梅的非遗文化起源于民间,成就于民间,同时也反哺于黄梅人民的生活。无论是强身健体的岳家拳操,还是致富创收黄梅挑花,抑或是吟唱古今的黄梅戏…黄梅的非遗文化在黄梅人们的热爱与认可中代代相传,而黄梅人民也在独特的黄梅文化中获得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滋养。

岳飞小学体育教育负责人邓老师表示,岳飞小学作为岳家拳文化以及岳飞精神的重要传承教育基地,致力于将岳家拳文化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育学生精忠报国的理想信念。在这种教育与文化相结合的培养体系下,每个学习并掌握岳家拳操的青少年都成为了岳家拳文化的小小传承人,他们都能骄傲地说,我会岳家拳。在黄梅县,岳家拳不是少数专业传承人的私家功法,更不是博物馆的枯燥图文,而且体现于人们生活的在在处处。

作为黄梅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梅戏亦是如此。黄梅戏剧院的王老师亦指出,黄梅戏是黄梅人心里流出来的曲调,几百年来黄梅戏早已融入黄梅人的血脉中,黄梅人爱黄梅戏,大家喜欢看黄梅戏,也喜欢唱黄梅戏,黄梅戏是属于人民的文化。

然后,无论是唱响于街头巷尾的黄梅戏,还是多次展演的岳家拳,黄梅的传统非遗文化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市场化较为困难,专业传承人群较少等问题。故而,袁馆长与王老师均表示,以非遗文化赋能旅游经济,采取文旅+特色非遗的发展路径,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黄梅非遗文化走出黄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2级马哲硕士研究生吴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