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  >  工作动态

【活动回顾】第一期“哲学+”跨学科交流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6-03

6月1日晚,必赢线路检测3003研究生会于振华楼B107举办“哲学+”跨学科交流系列活动。活动由必赢线路检测3003研究生会主席滕绍泽主持,包括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多所院系研究生同学参加。

本次“哲学+”跨学科交流活动的主题为“哲学+艺术”,由必赢线路检测3003研究生会承办,艺术学院研究生会协办,旨在通过哲学的深邃思维与电影艺术的结合,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借鉴和启发,从而助于培养学生们跨领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


一、活动人员观影

活动伊始,主持人对电影概况、活动流程进行介绍。随后,全体活动参与人员在振华楼B107会议室进行观影。电影通过独特的世界观和各类隐喻,探寻了一个人如何形成自我、个体如何形成信念和行为的体系、每个人如何判断人生的真相和意义等本质性问题。面对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电影给出了并不流俗的答案:不需要从外在寻找意义,因为“活着”就是意义本身



二、“哲学+”跨学科研讨

活动第二项,观影结束后,主持人根据电影内容提出三个问题:第一,“自我与身份”,电影中的角色经历了身份的转换和自我认知的过程,这如何反映了我们的身份和自我意识?第二,“自由意志与命运”,电影讨论了命运是否已经注定,还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命运?第三,“死亡与存在”,电影探讨了关于生命的终结和存在的本质问题。在场同学激烈讨论,激发了跨学科交流的“火花”。



其中,来自经管学院的杨韫韬同学就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疑问。她认为,电影中的主角有其热爱的爵士,亦有其对于音乐的天分所在,但是现实的我们可能缺乏一个具体所热爱的事业而感到迷茫无助,或者说没有一种天分去支持自己去努力。



来自必赢线路检测3003的何浩生同学就杨同学的疑问提出了回答。他认为,哲学无法为现实的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个体似乎也无法从上帝视角来选择自己的热爱,而且人生的选择是多样、不固定的。何同学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悬置死亡,活在当下,就像电影里面说的这样,只去考虑具体的现在,而对于不可预测和判断的未来,不要过于纠结。正如Derek Parfit在《论真正重要之事On What Matters》中强调的,死亡并不可怕,过去和未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与生活万事万物共同经历,并且这种经历可以继承、延续。



来自外院的杨思懿同学从电影中看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她看来,人生似乎不应该对于死亡倾注太多的关注,人生在于活在当下,生命应该安顿当下,接受、理解当下,而不能将价值、目标作为最终的追求。



来自艺术学院的陈思颀同学认为电影中的主人公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之下,一直在追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导致执念。此外,陈同学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如何区分生之来处和生之去处,以及影片中特意区分的执念之境和忘我之境。



来自测绘学院的方均同学从自身的体验入手,认为很多同学的只是追求短期的目标,没有为某一具体目标长期努力的强烈的追寻。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习惯成为个体的枷锁,我们应该突破思维惯性,发现生活的美好。方同学称自己已经在必赢线路检测3003待了近六年,自觉已经对于武大的每个角落足够了解,但是近来将要离开武大了,才发现自己眼中的母校不断散发着新光彩。



来自城设学院的熊云慧同学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注意到影片中的空间和尺度问题,里面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心灵空间,家的空间、裁缝店的空间,以及演出酒馆的空间。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才能对人生有立体、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最后,主持人滕绍泽同学对大家的讨论进行了总结。通往人生的“火花”不是具体的热爱,而是对生活本身的冲动、欲望,或者说对生活的体验。人生不一定要有一个意义,或者说人生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生命、生活本身就是意义。执著与忘我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体悟生活,人生都有目标,但目标不能代替生活本身。哲学与个人息息相关,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人生的思考。这也是本次活动举办的意义所在。



三、活动总结

活动最后,主持人对活动进行总结,正如电影中的寓言,我们每个人都在水中沉沦,而对于大海的答案,只存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心中



活动也为参会同学提供了丰富的抽奖奖品和纪念票根。



至此,第一期“哲学+”跨学科研讨系列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促进了跨学科交流,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借鉴和启发,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边界。期待未来更多的“哲学+”活动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