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这个话题已经很陈旧,原本在二十一世纪的开初谈哲学的就少,再谈人生,似乎就显得故做深沉或清酸迂腐……思量再三:大而言之,政府提倡的公民道 德建设问题、实业界面临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持续发展问题、学术腐败暴露出来的职业操守问题等等,细想起来不都是哲学范畴吗?往小了说,想起那些在珞珈山度过 的日子,再想想和哲学系的恩师、同学们积累起来的情谊,也就不再顾忌那么多了,因为是在和一些当初志同道合的人们交流,心头原有的顾虑也就打消了许多。
哲学是人类智慧升华之后的集合与结晶,在我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生涯中,我对这句话有着自己的阐释:在信息社会或者说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既是社会创新的必要工具,知识也是人类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或者干脆说知识本身就是财富。谁能够完成对知识的系统管理,谁就有可能掌握引领风气之先,成为强者。这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但是能够完成知识的系统管理,必须是高度的智慧才能驾御知识的裂变与异化。因为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资源,信息也是生产要素,但信息本身不会转化为生产要素,要实现信息成为生产要素的转化,则需要掌握系统知识(指专业技能和专业经验)的人或组织才能完成;如要把知识转化为财富,则需要在专业技能与经验基础上,运用哲学智慧才能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组织或“经济人”都在追求效率和速度,我们在给定的资源要素 条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改变组织程序,可以获得生产效率的迅速提高,这是知识创造财富的体现;如果给定的资源要素不变,通过相同情况下进行不 同资源配置而实现效率最大化,那就非智慧所不能及的……这既是哲学问题,其实细想起来,也是社会化了的人生问题。
我们这一拨人正好在改革开放、思潮并起的八十年代接受高等教育,而且是学哲学,这是必然的巧合。不是我们这些人也会是别一帮子,反正总会有的。大家现在正面临不惑之年前的不尴不尬:看看自己的周围、看看过去的老师和同学,回想自己过去的十几年,再想自己今后的十几年,又有谁说不惑?恐怕是越想越困惑,口头语就是“人到中年万事忙啊!”这就过度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忙呀忙,我们到底在忙些什么?忙工作?不尽然;说忙家庭?也不合适;忙挣 钱?似乎是,又似乎不是。说它是,挣钱只是阶段性的目标,说不是,因为挣钱也只能是达成自己人生目标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已。况且,挣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的。归结来讲,忙呀忙,为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过程。说到人生,就不能不说人生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谈得上价值。回想我们十几年前怀揣着的那个梦想踏上珞珈山的时候,谁没有梦想?世易时移,我们见证了社会的变革;蓦然回首,我们依然怀揣着那个梦想。如今回想那个梦想,我们依然无悔!面对未来的变数,我们 还有当年的那个哲学梦想……因为一个变革中的社会或者一个社会中的变革,都需要思想的震荡,需要精神的支撑。小而言之,人生面临的是否成败,需要物我两忘 的胸怀和境界;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再现。
十几年前去武大学习哲学,是自己当时想明白之后的选择。八十年代是国内各种思潮井喷而出的当口,当时我已经参加工作了,二十出头的年纪总在苦思冥想人为何而生?人生会怎么变化?等等很玄学的问题。说起我与武大哲学系,可能和大家不一样,有一段故事:我是通过和已故哲学系教授陈修斋先生的交往而选择武大哲学系的。与陈先生通过几次信函的交流之后,我很激昂、很清纯也很朴素地进入武大哲学系学习,原想通过学习哲学,至少能解答自己一个很私人的问题:那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在课堂上听、书本上看;走在街上观察,和不同的人们交流的结果是答案越来越模糊。有几次,我去北三区拜访陈先生,也想从先生那里获得一些指点,获得我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先生每次都平和地与我交流、平静地沟通,每次在道别时,先生不忘给我开出书单,有时两三本,有时三五本。有一次我拿着书单,上面有《中国科技史》,后面还标注“李约瑟著”的字样,当时我没弄明白,先生要我读这本书是什么意思……遗憾的是,这本书至今我依然没完整地读 过!1993年的深秋,我到武汉上学,照常去武大看看,听在哲学系读硕士的张存国先生说:陈先生去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去找那本《中国科技史》,我要读 书才对得起先生对我的教诲……后来找到那本书,边读边怀念先生对我说的一字一句,这是我人生的遗憾……今天回想起来,也许正合了哲学人生—知与行的困惑这个题目。
离开武大后,我一直就在企业做事。最初是在国营企业,后来又去合资企业,现在又自己与人合伙办企业。这几年我的工作是为企业或者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做咨询顾问,这个职业对我的影响与哲学对我的影响一样,使我受益终生。咨询顾问也直白地说就是以前的谋士,因为工作原因,我到过不少地方,也接触到一些企业家、学者和“洋顾问”,并且也有机会和他们经常就所谓的企业文化、商业伦理、经营理念以及管理哲学等时下热门的话题展开小范围的讨论,几乎每一次的交流与探讨, 终究会归结到一个哲学命题,那就是知与行的问题,由单个人的知与行过渡转变到一个组织、一家企业的知与行,肯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哲学命题,同时也是现实社 会中一个难以逾越的实践问题。每次在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因为学过哲学而使我思考这类问题时更能够更系统、更深入一些。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容 易,其实谁都知道,属于自己的那个梦想依稀存在?既然有梦,那就别放弃!我感谢前人赐予我们的经验,感谢哲学给人带来的智慧,更感谢武大的老师和我的同学 们,是他们使我开始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
八七级哲学专业插班生:胡弼华
2003年初冬于北京华亭嘉园
作者简介:
胡弼华,男,汉族,1967年10月生于安徽宿松县,经济学硕士。现任北京吉大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高级咨询师,北京中经正泰投资顾问公司高级顾问。
1989年-1991年,就读于必赢线路检测3003哲学系哲学专业;
1991年-1993年,在原冶金部十八冶金建设公司市场开发处工作,任
处长助理、副处长职务;
1993年-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攻读市场经济专业
硕士研究生;
1995年-1999年,在同济科技集团任市场总监(1998年起)兼任动力
(武汉)管理顾问公司管理顾问;
1999 年-2002年,在联想集团任管理顾问职务,先后为20余家上市公司和新兴民营企业以及非营利机构提供发展战略、管理咨询以及品牌推广服务。2003年8 月,与人合伙创办北京吉大管理顾问公司,从事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和业务改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咨询。